脚下多少泥土 心中几许真情——记海口优秀共产党员吴经辉
| 招商动态 |2016-09-19
2015年7月,时任海口市司法局律师公证指导处处长的吴经辉被选派到秀英区永兴镇挂职党委副书记、罗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吴经辉挂职之初,众说纷纭。“市里派下来‘镀金’的人”,听到这样的评价,吴经辉只一笑置之。罗经村委会土地面积28000余亩,辖17个自然村,5000余名村民。其中,儒林村和永乐村是全国贫困村,是市司法局的重点扶贫单位,吴经辉没少参与两个村子的扶贫工作,自然知道带领村民脱贫的难度之大。如此之大的一块“烫手山芋”,着实让这位新上任的第一书记倍感压力。
“两委”不团结、纪律涣散是罗经村干部队伍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上任后,有着多年基层领导工作经验的吴经辉首抓纪律,调整工作方法,并很快取得成效。在吴经辉的带领下,罗经村委会在新农保金征收、打违控违、计生、“双创”工作考评等多项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也从软弱涣散走向先进行列……
就新农保金征收而言,永兴镇全镇仅有一家农商行,银行排队时间长是农户不愿主动缴费的一大障碍。对此,吴经辉积极组织在村里设代收代缴点,同时组织村干部分成小组,挨家挨户上门收缴,罗经村委会新农保金征收工作最终由后进转为先进。
去年7月,市里“双创”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吴经辉带领党员和群众开展了20余次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使乡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观,村庄卫生整治逐渐进入常态化。
不辱使命
“冯塘”计划帮就业促增收
“中秋节前刚领了8月份的生活补贴,正好过节可以花。”77岁的冯塘村村民王爱兰和老伴冯乃干一脸喜悦,像老两口一样每月能按时领到200元生活补贴的老人,村里共有25名。古村落建筑群是冯塘村的一大特色,不少年代已久的房屋和古物在村子里被保存完好。此外,冯塘村拥有超过150亩的废弃荒山,栽种着不少橄榄树。如何让这片看似毫无价值的荒山充分发挥效益?在吴经辉的协助下,冯塘村的招商引资项目很快落成。去年底,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冯塘绿园正式开业,吸引了不少游客。因为该项目,冯塘村年内的集体经济收入将达1800万元。此外,在吴经辉“厚脸皮”的争取下,企业同意向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00元。
冯塘绿园项目解决了冯塘村60多人的就业问题。“离家近,一方面解决了生计,一方面能兼顾家庭。”冯斯兴和爱人都在冯塘绿园打工,小孩也在身边读书,一家人日子过得其乐融融。27岁的冯斯运和父亲都是冯塘绿园的员工,园区开业后,“父子档”齐上阵,日子日渐过得安逸。
9月17日,在全镇最困难的冯在礼家,三四个建筑工人正紧锣密鼓地干活,一间80平方米大小的平房初见雏形。冯在礼的爱人患病,常年卧床,加上四个孩子,一家六口人挤在两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下的破旧房子里。去年,吴经辉帮助冯在礼申请了住房、产业、医疗等多项扶持资金,加上村里分的第一笔集体经济收入,冯在礼如愿盖上了新房。“今年能住进新房子过年啦。”冯在礼很是期待。除此之外,吴经辉还自掏腰包,每月给冯在礼300元,帮助其解决生活难题。“没有吴书记,我们一家都不知道怎么渡过难关。”冯在礼动情地说。
甘于奉献
好书记为工作无怨无悔
吴经辉在罗经村就职至今,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却攒了不少好口碑。“无私,奉献,务实,能干”,从最初的“镀金”的人到现在收获种种好评,人前愈发精气的吴经辉,背地里牺牲了不少。
去年国庆期间,台风“彩虹”来袭,10月2日,吴经辉驾车回老家万宁看望父母,不料发生交通事故,私家车严重受损。第二天,吴经辉向亲戚借了车,并于4日凌晨3点返回到罗经村委会,加入防风工作。“敬业之心让人敬畏。”原罗经村党支部书记王云昌如此称赞。
今年3月,为做好扶贫工作,吴经辉带领“两委”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期间,吴经辉患重感冒,但他坚持带病工作,由于治疗不及时,吴经辉落下了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根。
7月,恰逢罗经村委会换届选举,换届期间,吴经辉经常要住在村里,处理选举事务。7月14日,正在村里忙碌的吴经辉接到了父亲突发脑梗的消息,不得不连夜赶回家,把父亲送到医院,安顿好父亲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村里。回忆起这件事,吴经辉至今仍深感内疚。“我的家人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身兼多职,吴经辉对家庭的照顾难免有疏,但每每踏进家门,家人的一句“回来啦”都让吴经辉倍感温暖。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吴经辉没有多陪家人就早早回到罗经村,看望困难群众。对此,吴经辉的家人没有一句怨言,一句“路上小心,在家等你”给予了这位第一书记莫大的支持。
在吴经辉看来,当好第一书记,发挥党员模范作用,需要有“四心”:有公心,做事要维护好党委、政府和群众利益,特别是处事要公道、正派,否则在群众中难于立足;有爱心,要关心群众疾苦,特别是弱势群体,只有把群众装在心里,他们才把你当亲人;要虚心,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青年干部要拜他们为师,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成长;有耐心,做群众工作就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了解实情,使工作有的放矢。看着红土地里长出来的累累硕果,吴经辉无怨无悔,正如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样:“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